国子监坐落于京城中轴线旁,朱墙黄瓦,青砖铺地,古柏苍松掩映,一派肃穆气象。
以辟雍为中心,外环太液池,九进院落层层递进,主殿高逾三十丈,远望如云中仙宫坠入尘世。
这是一座规模庞大,布局严谨的建筑群,足以容纳数万名学子。
身处京城正中心,在这片国子监的周围,围绕着酒楼、客栈,纸墨书肆,文玩当铺。
这些建筑如星星点地,众星拱月般围起这座国子监,形成了京城最为繁华的区域。
它始建于百年前,周文帝在位时期,历经百年发展,终于在武帝大一统后,超越四大书院,一跃而成天下儒学中心。
其根本原因便在于儒家的三不朽,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
其中能以立德而成就不朽境的儒家修士寥寥无几,为世人所熟知的只有,生活清苦而能安贫乐道的复圣。
而立功与立言则都需要朝廷扶持,最起码要不去打压。
立功自然不必多说,当官之后,或治理一方,政绩显著、或行军打仗,保境安民、为天下百姓做事,以功而立不朽。
至于立言,难度太高,能自成一派宗师的儒生,必然才情惊艳异于常人,寻常大儒难以为之。
至于那些寻常儒生,更是向往学而优则仕,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。
科举中第、金榜题名,当个举人、进士,就能成为一方地方官,甚至京城大官,彻底跨越阶级。
国子监就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最好的平台,至于田间百姓,如今国子监近十万学子,平民出身者十不存一。
而想要考个举人,更是千里挑一,毕竟大周朝虽是科举取仕,却不单单考才学。
而是才学、德行、举荐,三个方面考量你这个人。
举荐何意?也就是说,你考试之后,有多少朝廷高官、儒家大修士觉得你行,质量越高,数量越多,得分越高。
至于德行,多取于世家造势,如怀橘遗亲、卧冰求鲤等等,平民百姓想要名声好。
要孝,不仅要孝的超于常人,还要孝的感天动地。
是故,庙堂百官,多为世家,寒门子弟,寥寥无几,平民百姓,难过四品。
不过作为天下一等一的出身,裴牧自然不用思考这些。
马车停于书院门口,在众学子面前,寒麟马吞吐冰息,格外显眼。
“仲光,醒醒,我们到国子监了。”
见谢奕一到国子监就睡眼婆娑,裴牧一巴掌呼到脑门上,谢奕瞬间惊醒。
“我说怎么睡意袭来,原来是国子监到了,这圣贤气息还真是令人发困……”
“……”
裴牧与谢奕二人从马车走下来,身旁家仆便过来为裴牧整理衣衫。
刚整理好仪容,谢奕就激动的肘动裴牧。
“文昭兄快看,那边有绝代佳人。”
果然,在国子监的大门贴着一副对联。
训词深厚,仰先贤教泽;嘉惠士林,为国家养士。
这字体乃是后圣,荀子亲笔所写,雄强圆厚,庄严雄浑,极有气势。
宁璃青衫负剑,倚在那副对联上,一身国子监学子服却穿出来江湖侠客的风采。
“悔不该早日仰慕圣贤之道,让这等佳人空留此地!”
“仲光不必懊恼,此人你认识,你还常跟我说,此人不似女子。”
“我认识?”
原本懊恼的神情,疑惑不解起来,不可能啊,这么漂亮的女子,我脑海怎么会没印象。
这时,那女子缓缓向他们那边走来。
谢奕立刻抛开脑中疑惑,惊喜向女子走去。
怎料,女子并未搭理谢奕,直接从他身边掠过,走到裴牧面前。
宁璃朱唇微启,声音清冷悦耳,如石潭激水般。
“我不知路,你带我去。”
还没等裴牧开口,谢奕急忙跑来,看看宁璃又看看裴牧,有点震惊。
“文昭兄,这位是?”
“宁璃。”
清冷声音犹如利剑,刺入谢奕心中,儿时挨揍的记忆不断涌来,脸上神情变得谄媚起来。
“璃姐,您不是在灵剑阁修炼,怎么穿上了一身学子服,这是修炼遇到瓶颈,到红尘来炼心?”
“嗯。”
宁璃嗯了一声,没有过多解释,谢奕瞬间明白里面有隐情,看着裴牧,强行压下问其中缘由的想法。
桂春楼之事,虽然顶尖大佬们都心知肚明,可那些个大佬们也不是碎嘴子,自然不可能随便向身边人透露。
毕竟一个说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,还会同时得罪镇南王和裴家的做法,没有人会做这种蠢事。
“需要我给你带路,你没有回镇南王府找你哥?”
“没有,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见他,所以就没有回去。”
宁璃眉眼低垂,情绪有些失落。
谢奕闻言,忍不住插嘴。
“璃姐,我虽然不清楚你为何不想见你哥,可问题是我们这些京城世子哥儿进国子监,都是在一间学堂上课啊。”
“啊?”
白皙脸蛋上出现错愕,这些年一直灵山上修行,对于京城之事确实一概不知。
哪怕这件事情,一想便知,毕竟纨绔子弟,世家公子,要是跟寻常考进来的儒生一起学习。
首先水平肯定远远不如,其次世家子弟大多跋扈,如果分到各个学堂,将会影响整个国子监的氛围。
当然,如果你是好学的世家子弟,自然可以通过才学前往甲、乙号学堂,而且要求要比平民低。
见宁璃打了退堂鼓,裴牧宽慰道。
“来都来了,哪有退却的道理,况且卢叔都跟国子监的祭酒说好,今日你来上学的。”
“而且你哥平常并不会来国子监读书,所以你就放宽心去,不会遇见的。”
“就算遇见,那也是你哥,放心,我会和你说清楚这一切,你不必担心。”
“好。”
见两人这个样子,谢奕心中的好奇像猫爪般轻轻挠着,极为难受。